话说汉语词类问题

2025-10-13 165 10/13

话说汉语词类问题

作者:陆俭明 著

页数:34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00235792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词类是语法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又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令人纠结的一个问题,更是受学界普遍关注而又争议颇多的问题。本书对自20世纪20年代建立现代汉语语法学以来,学界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种种不同观点和意见以及引发的汉语词类问题讨论情况,做了尽可能详细的梳理和评介。
全书分为十七讲:前三讲阐述了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词类研究的不可回避、词类研究的复杂性;第四讲至第十五讲,首先对汉语词类问题两次大讨论进行介绍和评说,然后分十一讲分别梳理了黎锦熙、陈望道、赵元任、王力、吕叔湘、高名凯、朱德熙,胡裕树和张斌、郭锐、袁毓林、沈家煊等诸位学者的词类观,并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第十六讲对学界众人就词类问题阐述的观点进行了概要性介绍;第十七讲就词的兼类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作者对汉语词类的客观梳理和冷静介评,有助于学界更为清晰地认识汉语词类问题,启发年轻学者对汉语词类问题进行深入学习、思考和研究。本书也有助于广大从事国际中文教学的教师和准教师更好地认知汉语词类问题,进而更好地进行汉语语法特别是词类的教学。

作者简介

陆俭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35年11月生,苏州吴县人。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并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yu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等职。在学界被誉为20 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本书特色

著名语法学家对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的全面梳理。通读本书,可以对现代汉语词类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研究生可以从中发掘新的研究研究点。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没有分类就没有科学
一 任何学科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分类
二 “划分”与“切分”
三 分类的概括度和精确度
四 关于分类的依据和标准
五 关于分类和归类
六 词类是语法理论中最核心的分类问题
第二讲 词类在语法研究中不可回避
一 对词的不同分类
二 语法研究中所需要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三 各家对现代汉语词的划分情况
四 各家在词类划分上的差异
五 为什么各家所划分的词类状况不一
第三讲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一直是令人纠结的问题
一 纠结,首先在划分词类的依据上
二 到底如何看待形态、意义、语法功能这三方面的依据
三 纠结,具体在实词的分类上
第四讲 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两次大讨论
一第一次词类问题大讨论
二 对第一次词类问题大讨论的评说
三 第二次词类问题大讨论
四 对第二次词类问题大讨论的评说
第五讲 黎锦熙的汉语词类观
一 《新著国语文法》
二 《新著国语文法》“句本位”内容之一:析句和析句法
三 《新著国语文法》“句本位”内容之二:词类和词类观
四 “实体词七 位”说和动词的“散动词”说
五 如何评价黎锦熙的汉语词类观
第六讲 陈望道的汉语词类观
一 “文法革新讨论”系列论文呈现的词类观
二 《文法简论》呈现的词类观
三 陈望道的词类体系
第七讲 赵元任的汉语词类观
一 赵元任的语言研究
二 赵元任的汉语词类观
三 赵元任的现代汉语词类体系
四 赵元任的词类观对汉语语法学界的影响
第八讲 王力的汉语词类观
一 “中国文法革新讨论”的前奏
二 《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所呈现的汉语词类观
三 20世纪50年代后王力汉语词类观的变化
第九讲 吕叔湘的汉语词类观
一 《中国文法要略》所呈现的汉语词类观
二 20世纪50年代吕叔湘的汉语词类观
三 吕叔湘后期的汉语词类观
四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呈现的汉语词类体系
第十讲高名凯的汉语词类观
一 高名凯的成名作《汉语语法论》
二 《汉语语法论》中有关词类问题的论述
三 20世纪50年代高名凯有关词类问题的论述
四 20世纪60年代高名凯有关词类问题的论述
五 如何看待高名凯的汉语词类观
第十一讲 朱德熙的汉语词类观
一 词类是概括词的语法分类
二 划分词类的根据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
三 关于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
四 划类的具体标准是词的分布
五 关于词类的共性与个性
六 对汉语里的名词和动词的看法
七 划分词类有一定的相对性
八 《语法讲义》的词类系统
第十二讲 胡裕树、张斌的汉语词类观
一 词的分类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
二 “分类”和“归类”是不同的概念
三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与标准
四 关于次范畴的再分类问题
五 胡裕树建立的词类体系
六 张斌建立的词类体系
七 二位先生建立的词类体系比较
第十三讲 郭锐的汉语词类观
一 对划分词类的可能性与目的的看法
二 词类从本质上说不是分布类
三 词类本质上是表述功能类以及语义类与句法分布的综合体的类
四 词类本质与划类标准不是一回事
五 词的“等价功能”和词的语法功能的“相容性”
六 划类策略的选择
七 郭锐的词类观源于研究实践
第十四讲 袁毓林的汉语词类观
一 崭新的词类观——词类在本质上说是一种原型范畴
二 运用“模糊集合”和“模糊聚类”观念来处理汉语词类划分问题
三 各个词类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
四 汉语各种词类的隶属度量表
五 汉语词类模糊划分举例
第十五讲 沈家煊的汉语词类观
一 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两个新观点
二 提出“名动包含说”的学术背景
三 提出“名动包含说”的根据和理由
四 学界对“名动包含说”的不同反应
第十六讲 学界众人就汉语词类问题各抒己见
一 俞敏的观点
二 周祖谟的观点
三 张志公的观点
四 胡明扬的观点
五 邢福义的观点
六 范晓的观点
七 陆俭明的观点
八 史有为的观点
九 俞士汶的观点
十 邵敬敏的观点
十一 陈保亚的观点
十二 王仁强的观点
十三 词类问题群言
第十七讲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一 词的兼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二 学界已有的共识
三 对下列现象学界还是众说纷纭
四 确定兼类词的标准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定义
五 从本体研究的需要出发定义“兼类词”
六 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出发定义“兼类词”
七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一些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对“名动包含说”再评论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