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斌
页数:33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030774750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东汉张仲景所著、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对前22篇原文采用分类编排方式,在前九版《金匮要略》教材的基础上,吸纳“十二五”以来《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的成果编写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方辨治杂病的规律。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本书以东汉张仲景所著、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对前22篇原文采用分类编排方式,在前九版《金匮要略》教材的基础上,吸纳“十二五”以来《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的成果编写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方辨治杂病的规律。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目录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皮肤病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皮肤病学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习要求
第二章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体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皮肤疾病中医病因病机
第三节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评述展望
第三章 皮肤疾病亟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流行病学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偏倚的识别和控制
第五章 循证医学及其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证据分类、分级与推荐
第三节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四节 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评价
第五节 医学研究报告规范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基因操作技术
第三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蛋白质技术
第四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的其他技术
第七章 医学免疫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免疫标记和测定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相关组学技术
第八章 模式动物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皮肤疾病的模式动物学研究进展
第三节 模式动物学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
第九章 皮肤疾病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
第四节 新制剂研制与开发
第十章 皮肤疾病研究中的伦理学知识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概述
第二节 临床诊疗伦理
第三节 医学科研伦理
第四节 医学伦理委员会
第十一章 科研项目申请的方法与资源
第一节 科研项目来源
第二节 如何提出科研选题
第三节 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与立项
第四节 科研项目的执行
第五节 科研项目的成果与评价
第十二章 科研论文撰写规范和要点
第一节 科研论文架构
第二节 科研论文中各构成部分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 科研论文撰写常见错误示例
第十三章 皮肤疾病中医“证”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皮肤疾病中医“证”在临床辨证的研究
第二节 在疾病特点和体质中研究皮肤疾病中医“证”
第三节 在动物模型中研究皮肤疾病中医“证”
第四节 皮肤疾病中医“证”的实验室研究
第十四章 中药外治法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第二节 皮肤科常见中药外治法
第三节 中药外治法临床研究进展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第十五章 中医非药物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第二节 皮肤科常用中医非药物外治法
第三节 临床研究进展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第十六章 中成药辨证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第二节 皮肤疾病常见中成药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临床研究进展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各论
第十七章 真菌性疾病
第一节 癣(头癣、手足癣、体股癣和甲癣)
第二节 马拉色菌相关皮肤感染(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第十八章 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皮肤软组织感染
第二节 脓疱疮
第十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HSV感染性皮肤病
第二节 VZV感染性皮肤病
第三节 HPV感染性皮肤病
第四节 发热性、发疹性病毒疹
第二十章 特应性皮炎
第二十一章 荨麻疹
第二十二章 药疹
第二十三章 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 红斑狼疮
第二节 硬皮病
第三节 皮肌炎
第二十四章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一节 天疱疮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二十五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节 紫外线相关性疾病
第二节 烧烫伤创面修复
第二十六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
第二节 扁平苔藓
第二十七章 皮肤血管炎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第二节 白塞病(附口腔溃疡)
第二十八章 色素性皮肤病
第一节 黄褐斑
第二节 白癜风
第二十九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一节 痤疮
第二节 玫瑰痤疮
第三节 斑秃
第四节 雄激素性秃发
第三十章 皮肤肿瘤
第一节 瘢痕疙瘩
第二节 恶性黑素瘤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方剂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皮肤病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皮肤病学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习要求
第二章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体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皮肤疾病中医病因病机
第三节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评述展望
第三章 皮肤疾病亟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流行病学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偏倚的识别和控制
第五章 循证医学及其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证据分类、分级与推荐
第三节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四节 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评价
第五节 医学研究报告规范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基因操作技术
第三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蛋白质技术
第四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的其他技术
第七章 医学免疫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免疫标记和测定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相关组学技术
第八章 模式动物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皮肤疾病的模式动物学研究进展
第三节 模式动物学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
第九章 皮肤疾病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
第四节 新制剂研制与开发
第十章 皮肤疾病研究中的伦理学知识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概述
第二节 临床诊疗伦理
第三节 医学科研伦理
第四节 医学伦理委员会
第十一章 科研项目申请的方法与资源
第一节 科研项目来源
第二节 如何提出科研选题
第三节 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与立项
第四节 科研项目的执行
第五节 科研项目的成果与评价
第十二章 科研论文撰写规范和要点
第一节 科研论文架构
第二节 科研论文中各构成部分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 科研论文撰写常见错误示例
第十三章 皮肤疾病中医“证”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皮肤疾病中医“证”在临床辨证的研究
第二节 在疾病特点和体质中研究皮肤疾病中医“证”
第三节 在动物模型中研究皮肤疾病中医“证”
第四节 皮肤疾病中医“证”的实验室研究
第十四章 中药外治法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第二节 皮肤科常见中药外治法
第三节 中药外治法临床研究进展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第十五章 中医非药物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第二节 皮肤科常用中医非药物外治法
第三节 临床研究进展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第十六章 中成药辨证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第二节 皮肤疾病常见中成药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临床研究进展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各论
第十七章 真菌性疾病
第一节 癣(头癣、手足癣、体股癣和甲癣)
第二节 马拉色菌相关皮肤感染(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第十八章 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皮肤软组织感染
第二节 脓疱疮
第十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HSV感染性皮肤病
第二节 VZV感染性皮肤病
第三节 HPV感染性皮肤病
第四节 发热性、发疹性病毒疹
第二十章 特应性皮炎
第二十一章 荨麻疹
第二十二章 药疹
第二十三章 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 红斑狼疮
第二节 硬皮病
第三节 皮肌炎
第二十四章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一节 天疱疮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二十五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节 紫外线相关性疾病
第二节 烧烫伤创面修复
第二十六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一节 银屑病
第二节 扁平苔藓
第二十七章 皮肤血管炎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第二节 白塞病(附口腔溃疡)
第二十八章 色素性皮肤病
第一节 黄褐斑
第二节 白癜风
第二十九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一节 痤疮
第二节 玫瑰痤疮
第三节 斑秃
第四节 雄激素性秃发
第三十章 皮肤肿瘤
第一节 瘢痕疙瘩
第二节 恶性黑素瘤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方剂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