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先军 著
页数:32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1345771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同名年度项目的结项成果(2017年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7BYY118),于2022年7月通过通讯评审结项,结项等级为“良好”(结项证书号:20222259)。全书构建了话语标记主观性等级链,并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相结合,提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话语标记的难度体系,力图将语言研究的“体”与“用”结合起来,做到“体”为“用”立、“体”“用”连通。
全书分为九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课题研究概述,介绍了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过程;第二章 “话语标记理论及教学研究回顾”,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综述;第三章 “话语标记及其主观性”,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话语标记的界定、话语标记的主观性、主观性与功能的关系、主观性的产生等问题,并就汉语话语标记中的特殊形式——框式标记进行了阐述,本章是全书理论阐述研究和阐述的基础;第四章 “面向教学的话语标记主观性及等级研究”,提出了话语标记的主观性等级,论证了话语标记功能与主观性的关系,基于教学对话语标记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话语标记的视角与主观性差异、话语标记的位置与主观性的关系、话语标记的语体特征与主观性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五章 “标记作用与主观性及等级在学习中的规律”, 对学习者汉语话语标记运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验证了主观性等级在学习中难点假设,提出了基于主观性等级的话语标记学习难度体系,并结合主观性等级讨论了话语标记在汉语交际能力中的作用与意义;第六章 “汉语教学中的话语标记考察分析”,主要是对教学大纲、教材中的话语标记统计分析、对教材与大纲出现的话语标记对比分析,并分析了话语标记在汉语教学中的归属;第七章 “关于话语标记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提出了话语标记语料库建设思路、基于等级性的话语标记教学建议,并以个案为例进行了考察和教学设计;第八章 “话语标记主观性个案研究”,分别对言说话语标记、责备义话语标记两个小类和“瞧你说的”“真是的”两个具体标记的主观性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九章 “结语”,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及研究展望,也对不足作出了说明。
作者简介
潘先军,男,汉族,1965年1月出生,籍贯湖南,政治面貌为群众,研究生学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担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院长。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1991年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大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任教。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调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工作至今。1994年起开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由国家公派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汉语。2006—2009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攻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出版专著《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研究》《对外汉语分类教学研究》,主编工具书《学汉语用例词典》、教材《目标汉语(提高篇)》,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了汉语言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等领域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等多个各级研究项目,曾获得过省、市各级科研奖励多项。
为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和结项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社科立项通讯与会评专家、结项通讯评审专家。
目录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特色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的重点难点
2.3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2.4 特色与创新
2.5 研究的价值
第三节 研究过程
第二章 话语标记理论及教学研究回顾
第一节 话语标记研究的兴起与基本路子
1.1 概念的提出与研究的兴起
1.2 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脉络与态势
2.1 前“话语标记”时期
2.2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的兴起
2.3 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3.1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及发展
3.2 汉语话语标记研究特点
第四节 国际中文教学的话语标记研究
4.1 国际中文教学话语标记研究状况
4.2 话语标记教学研究内容
第三章 话语标记及其主观性
第一节 话语标记的概念与界定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