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若伊著
页数:284页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5032410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书稿为关于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研究的专著。该专著以闽赣一带农村社会为焦点,回溯中央苏区时期的历史烽烟,聚焦1927年1937年间与土地运动相伴而生的一段“红色艺术传播史”。作者深入剖析红色艺术传播活动在中央根据地建设过程中的历史境遇,对苏区实践中形成的视听景观展开解读,力图揭示乡土语境下诉诸视听感官的艺术传播与社会的发展之间构成的张力关系;呼吁人们关注苏区时期的红色艺术,重视其时代特征的艺术个、的传播经验,及其对红色艺术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计
第一章嬗变·语境探索: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嬗变历程
一、红色艺术传播的萌发
(一)社会现实与推动力量
(二)苏区的建立与红色文艺的发展
二、诞生与雏形 (1927.10-1931.10)
(一)井冈山的早期红色艺术传播活动
(二)闽西苏区对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重要贡献
三、发展与成熟(1931.11-1934.09)
(-)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条件的提升
(二)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发育
四、危机与沉潜(1934.10-1937.10)
(一)红色割据处境的恶化.
(二)艺术传播的形式转变与素材积累
节语境分析
一、乡土语境
(-)不利因素的预设
(二)优势条件的利用
二、文艺语境
(-)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
(二)苏区内部的文艺语境
第三节道路探索
一、话语困局的突围
(一)艺术传播话语的“双重困局”
(二)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话语突围
二、红色?艺术传播类型的变化
(一-)大众传播的特殊变型
(二)组织传播的强化发展
(三)人际传播的转化运用
三、红色艺术传播的群体构成
(一)“传播者”的特殊身份
(二)“传播跟随者”的主动参与
本章小结
……
第二章形态景观·风格:苏区红色艺术的时代表征
第三章模式·效果?评价:红色艺术传播的苏区经验
结论
附录一苏区《红色中华》报发表的漫画目录
附录二图片类研究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后记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计
第一章嬗变·语境探索: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嬗变历程
一、红色艺术传播的萌发
(一)社会现实与推动力量
(二)苏区的建立与红色文艺的发展
二、诞生与雏形 (1927.10-1931.10)
(一)井冈山的早期红色艺术传播活动
(二)闽西苏区对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重要贡献
三、发展与成熟(1931.11-1934.09)
(-)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条件的提升
(二)中央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发育
四、危机与沉潜(1934.10-1937.10)
(一)红色割据处境的恶化.
(二)艺术传播的形式转变与素材积累
节语境分析
一、乡土语境
(-)不利因素的预设
(二)优势条件的利用
二、文艺语境
(-)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
(二)苏区内部的文艺语境
第三节道路探索
一、话语困局的突围
(一)艺术传播话语的“双重困局”
(二)苏区红色艺术传播的话语突围
二、红色?艺术传播类型的变化
(一-)大众传播的特殊变型
(二)组织传播的强化发展
(三)人际传播的转化运用
三、红色艺术传播的群体构成
(一)“传播者”的特殊身份
(二)“传播跟随者”的主动参与
本章小结
……
第二章形态景观·风格:苏区红色艺术的时代表征
第三章模式·效果?评价:红色艺术传播的苏区经验
结论
附录一苏区《红色中华》报发表的漫画目录
附录二图片类研究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后记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