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敏
页数:357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9473792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媒介书写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不同媒介,包括汶川地震相关文学作品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记忆性场所如汶川抗震纪念馆、废墟遗址等,如何勾连起关于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并在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互动中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于如此重大的创伤性公共事件,建构一个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对于遇难者、同时代的人乃至后人都是极为必要的。
作者简介
李慧敏,女,现任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文艺与传媒文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文化研究。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青年记者》《电影评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章集体记忆相关理论与概念
节集体记忆研究的兴起
节集体记忆概念界定与拓展延伸
第三节集体记忆与历史
第四节集体记忆与修辞
第五节集体记忆与媒介
章大众传媒与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
节大众传媒作为集体记忆修辞工具
节不同媒介视域下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修辞框架研究.
第三节集体记忆作为宣传
第三章文学影视书写的汶川地震记忆
节文学作为集体记忆的媒介
节创伤体验的纪念碑式记忆
第三节文学隐喻对创伤记忆的再生产
第四节崇高的历史记忆
第五节创伤记忆的见证:从文本见证到影像见证
第六节口述史中的记忆
第四章场所与汶川地震记忆
节场所与记忆
节场所记忆的修辞建构
第三节神圣空间与纪念碑
第四节记忆场所与国家认同
第五节纪念馆展品与记忆建构
第六节官方记忆与民间记忆的协商建构
第五章集体记忆的仪式操演
节仪式与集体记忆
节纪念仪式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仪式操演中的认同
第四节灾难、仪式与媒介权力:5.19全国哀悼日的全国电视直播
第六章交互与互补一一多媒介的协奏
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动态
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互补
第三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修辞
结论
参考文献
章集体记忆相关理论与概念
节集体记忆研究的兴起
节集体记忆概念界定与拓展延伸
第三节集体记忆与历史
第四节集体记忆与修辞
第五节集体记忆与媒介
章大众传媒与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
节大众传媒作为集体记忆修辞工具
节不同媒介视域下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修辞框架研究.
第三节集体记忆作为宣传
第三章文学影视书写的汶川地震记忆
节文学作为集体记忆的媒介
节创伤体验的纪念碑式记忆
第三节文学隐喻对创伤记忆的再生产
第四节崇高的历史记忆
第五节创伤记忆的见证:从文本见证到影像见证
第六节口述史中的记忆
第四章场所与汶川地震记忆
节场所与记忆
节场所记忆的修辞建构
第三节神圣空间与纪念碑
第四节记忆场所与国家认同
第五节纪念馆展品与记忆建构
第六节官方记忆与民间记忆的协商建构
第五章集体记忆的仪式操演
节仪式与集体记忆
节纪念仪式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仪式操演中的认同
第四节灾难、仪式与媒介权力:5.19全国哀悼日的全国电视直播
第六章交互与互补一一多媒介的协奏
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动态
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互补
第三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修辞
结论
参考文献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