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谷口忠大
页数:21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20179077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遥远滨海小镇的某个夏日,美丽的金发少女爱丽丝翩然而至,她不会言语、不会行动,少年悠翔肩负起照料她的职责。在日常琐碎的欢笑、喧闹和争吵中,他们学会爱、包容与宽恕。
伴随爱丽丝成长的脚步,立命馆大学教授谷口忠大从人工智能技术出发,关注伦理、情感、人机互动等丰富多元的话题,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之外的广阔图景,同时向读者提供了人工智能和哲学、语用学、发展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跨学科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谷口忠大
1979年出生,京都大学精密工程博士。现任立命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攻下公司首席访问工程师。创建了机器人符号学这一学科,曾出版多部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学术及科普图书。
译者:丁丁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译有《蜡烛的故事》《人类的未来、AI的未来》《超有趣科学项目大图解》《植物通史》等。
相关资料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语
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书很多,本书却让人耳目一新。这不仅仅是因为本书的撰写运用了文艺对话的方式,更是因为作者的切入视角颇具来自跨学科视角的洞见。在谈到人工智能的时候,作者首先和大家谈论什么是“物体”,然后再对婴幼儿“物体”观的确立过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也就是说,按照作者的观点,离开心理学与哲学本体论的帮助,人工智能的事业是走不远的。此外,本书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讨论中也普及了很多有趣的语言学知识,而没有陷入“只管数据搜集,不管语言学理论”的主流思想窠臼。本书“第四话”对于身体移动与场所问题的讨论显得尤其具有“日本哲学特色”,因为根据日本京都学派头牌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场所逻辑”,使得主-谓判断得以可能的“场所”才是哲学探索的重点。作者能够从人工智能角度呼应西田的思想,的确让人激动。
姚海军(科幻世界副主编)
诚意推荐
本书特色
出人意料的青春故事 X 鞭辟入里的AI科普
某个遥远滨海小镇普通的夏日,闭门不出的少年与一言不发的少女相遇了
在喧闹的生活背后,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目录
解说 人工智能的时代
“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吗?
作为“函数”的人工智能
创造发展性智能
第 2 话 探寻万物者
解说 探索与物体概念的获得
“物体的概念”是什么?
通过“看、摸、听”来学习的机器人
“物体概念”的数理模型
主动探索的幼儿 vs 被动等待的 AI
让机器人产生好奇心
“偶尔尝试做些无用之事的”智慧
第 3 话 语言学习者
解说 音素与词汇的获得
理解语言所需的知识
幼儿识别音素与单词
利用音列的统计信息
机器人能够“发现”单词吗?
幼儿的语音识别不需要文本
是“空调”还是“凉快”?
第 4 话 徘徊者
解说 移动和场所的学习
幼儿很快就能行走
身体本身就是“智能”
柔软的重要性
理解“场所”的概念
面向真正的语言运用
第 5 话 前往街市者
解说 社会中的语言获得与语意理解
从“次的跑腿”设想服务机器人
从“句法”关系定义意义
分布含义假说——隐藏在单词排列中的含义
使用数据库式知识的机器人
第 6 话 苦恼者
解说 人工智能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人工智能会夺走工作吗?
技术发展导致“工作”变化?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同盟关系
第 7 话 冲突者
解说 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及伦理
伪装成人类的机器人
很难理解对话的语境
培养关系性
“机器人三原则”并不现实
人工智能如何学习规则?
促进与机器人共生的伦理
第 8 话 迈向未来者
解说 创造发展型自主人工智能
创造自主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感情和意识
爱丽丝成为“人”的原因
爱丽丝计划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