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治理路径研究

2025-8-30 95 8/30

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治理路径研究

作者:丁胜

页数:208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6022257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首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其次,组织秩序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根本途径。一般而言,以国家为主体的组织秩序和以人民为主体的自然秩序是乡村治理中的两种基本形态,有效治理即是两种秩序互洽的逻辑结果。最后,自然秩序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自然秩序作为乡土社会里自生自发自为的秩序形态,一直以来不仅存在于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中,同时存在于乡土社会的具体实践中,不仅是中华民族自治智慧的展示,也是中国共产党柔性治理的体现。

作者简介

丁胜,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截止2022年6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名称:《中国乡村治理中的自发秩序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含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领导指示研究项目等10多项。在《中国政治》(人大复印资料)《东岳论丛》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合计下载超过4000次,观点获核心期刊等引用80多次;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7次。现为传媒与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学术史及动态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第四节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措施
第五节 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六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外自发秩序思想及其价值辩驳
第一节 国外自发秩序思想的理论缘起
第二节 国外自发秩序思想的研究动态
第三节 国外自发秩序思想的积极意义
第四节 国外自发秩序思想的历史局限及其价值辩驳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发秩序观及其对乡村有效治理的影响
第一节 道法自然,道家自发秩序观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遵循规律,道家自发秩序观的逻辑推演
第三节 宗法礼制,儒家崇拜文化引领下的自发秩序
第四节 伦理道德,儒家人际关系规范下的自发秩序
第五节 传统自发秩序观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乡村有效治理观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乡村有效治理观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乡村有效治理观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乡村有效治理观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乡村有效治理观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秧佑村社会秩序考察
第一节 秧佑村的区位环境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秧佑村的人文环境与村容村貌
第三节 秧佑村的权力结构与治理逻辑
第四节 秧佑村的社会治理与秩序概况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秧佑村的价值共识与有效治理
第一节 “秀才办私塾”开启的价值认同
第二节 “八不准禁碑”浓缩的村规民约
第三节 “班氏军功牌”引领的精神追求
第四节 “布依戏”凝聚的民族情怀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秧佑村的地方权威与有效治理
第一节 “乡贤精英”的历史变迁及其在秧佑村的出场
第二节 秧佑村的“四大家族”及其治理逻辑
第三节 群众性组织“秧佑籍协会”及其治理逻辑
第四节 秧佑村的“村两委”及其治理逻辑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秧佑村的政社互动与有效治理
第一节 乡村治理中的权力逻辑演变
第二节 秧佑村治理中的权力让渡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乡村治理的地方实践及其与秧佑村的秩序比较
第一节 秧佑村治理的个性与共性
第二节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几种主要模式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乡村有效治理的原则与进路
第一节 内部规范引领原则,注重价值共识与共同体文化培育
第二节 权力边界法定原则,破除维稳承包制伴随的破窗效应
第三节 权利保障优先原则,推动公平正义或避免相对剥夺感
第四节 治理介入差序原则,重视自发秩序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后记
附录1 秧佑村村规民约(2016年)
附录2 秧佑籍协会章程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