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第二版)

2025-10-18 134 10/18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第二版)

作者:彭崇胜 编

页数:428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13303844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文化为主线,探求中医药学发展的文化脉络。首先从易文化、道文化、儒学思想和佛文化的纬度探讨中医药学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其次从文化、思想的层面阐述中医药学的特色理论和对生命健康的理解,如阴阳的辩证思维、五行的系统论思想、中医天人观及生命观等。最后从名家思想、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学作品、世界传统医药角度,理解中医药这一古老学科的特色,使中医药学思想渗透到日常健康养护中,有助于读者受益终身。此外,书中还基于对中医药文化经典著作的赏析,通俗易懂地进行中医药学知识传播。
本书可作为高校通识课教材和对中医药、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的学习材料,亦可作为中医药学入门读本。

作者简介

彭崇胜,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委员、常委,上海市药学会天然药物化学分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模块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包括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特别是用核磁共振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传统药物化学成分及其体内代谢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中药现代化项目,参与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863项目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篇,教学论文2篇;授权专利4项。主讲的课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内综合性高校首门中医药文化类通识课,为国内首个共享课程平台“上海市高校共享课程中心”首批上线的7门课程之一,率先将混合式教学方法、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结合的方法引人到该课程教学中,该课程先后被认定为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上海高校重点课程(通识)、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上海交通大学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国家一流课程(线上)。

目录

第一章 中医药学历史纵览
第一节 萌芽时期(史前至西周)
第二节 成型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
第三节 分化发展时期(晋隋唐)
第四节 创新发展时期(宋金元)
第五节 汇总集成时期(明清)
第六节 低迷时期(晚清至民国)
第七节 孕育突破(当代)
第二章 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节 脏象学说
第四节 经络学说
第五节 药性理论
第三章 中医药学的易文化渊源
第一节 易文化起源
第二节 易文化核心思想
第三节 易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第四章 中医药学的儒道佛文化基因
第一节 儒道佛思想概要
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儒学思想基础
第三节 中医药学的道文化基因
第四节 佛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第五章 中医对生命的解读
第一节 生命多样性与统一性
第二节 天人思想对生命健康的意义
第六章 中医药养生文化
第一节 中医养生思想源流
第二节 中医养生之道
第三节 中医药养生之术
第七章 中药文化漫谈
第一节 中药药名文化
第二节 中药扶正补益文化
第三节 中药祛邪治病文化
第四节 药食同源文化
第八章 中医药学名家思想
第一节 汉代以前名家
第二节 晋唐时期名家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名家
第四节 明清以来的名家
第九章 中医药经典著作赏析
第一节 中医理论奠基著作《黄帝内经》
第二节 中医临床奠基著作《伤寒杂病论》
第三节 中药学开山之作《神农本草经》
第十章 文学作品与中医药
第一节 文学作品里的中医药
第二节 中医药学对古典文学的贡献
第三节 中医药学的文学价值
第十一章 全球传统医学视野下的中医药
第一节 国外传统医药学概览
第二节 我国民族医药学概览
第三节 中药毒性真相辨析
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