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2025-10-15 301 10/15

艺术概论

作者:金银珍

页数:294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7239890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专门为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而编写,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及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建立与当代艺术发展相适应的艺术审美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艺术的本质和精神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对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学习,提高艺术创作的品位和境界。 全书共有五章: 章“艺术论”、第二章“艺术家论”、第三章“艺术作品论”、第四章“艺术欣赏论”、第五章“艺术批评论”。 章是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不同门类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的起源、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从外部建立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后四章则深入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的普遍规律。 本教材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封闭性及其狭隘的话语方式,积极吸取 的研究成果,理论系统开放,学科话语灵动。本教材 重视理论创新性、学科前沿性,力求使内容具有一定深度,以此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引导他们关注世界艺术文化潮流,致力于在世界格局和 思维观照下进行艺术人才的培养。

目录

第一章 艺术论
节 艺术导论
一、中国古典美学对艺术的论述
二、西方古典美学对艺术的论述
第二节 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是人类的创造物
二、艺术是人类特殊的精神需求
三、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四、艺术是真实情感的呈现
五、艺术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第三节 艺术的起源
一、模仿论
二、表现论
三、游戏论
四、巫术论
五、劳动论
第四节 艺术的文化哲学阐释
一、艺术与文化
二、艺术与
三、艺术与哲学
四、艺术与道德
五、艺术与科学
第二章 艺术家论
节 艺术家的特征
一、感受力
二、表现技巧
三、创造精神
四、艺术素养
第二节 艺术家的创作
一、艺术创作过程
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三、艺术思维的特征
四、艺术思维的形式
第三节 艺术家的情感
一、艺术家的生活情感
二、艺术家的审美情感
第三章 艺术作品论
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意境
一、“意境”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二、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
三、艺术意境的欣赏
第三节 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的形成
二、西方艺术 的一些重要艺术风格
三、现代主义思想对艺术“风格”的推崇
四、后现代主义思想对“风格”概念的解构
第四节 艺术流派
一、艺术流派的形成
二、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艺术风格
第五节 艺术作品的意蕴
一、艺术作品意蕴的层次
二、艺术作品意蕴的特点
第六节 艺术作品的价值
一、艺术作品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
二、常见价值判断角度类型
第四章 艺术欣赏论
节 艺术欣赏概述
一、艺术欣赏的含义
二、艺术欣赏的形态
三、艺术欣赏的特征
第二节 艺术欣赏的价值
一、艺术欣赏的价值
二、影响艺术欣赏价值实现的因素
第三节 艺术欣赏的条件
一、艺术作品
二、欣赏者
三、欣赏的场地
第四节 艺术欣赏的方法
一、客观欣赏方法
二、主观欣赏方法
三、欣赏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 艺术欣赏的过程
一、审美体验
二、审美感悟
三、审美共鸣
第五章 艺术批评论
节 艺术批评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中国艺术批评的产生和发展
二、西方艺术批评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艺术批评三要义
一、接触一描述
二、融入一解释
三、 一评价
第三节 艺术批评与相关艺术行为
一、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
二、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
第四节 艺术批评的标准
一、艺术批评的审美标准
二、艺术批评的功能标准
三、艺术批评的规则标准
第五节 艺术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一、以艺术家为对象的艺术批评理论
二、以作品为对象的艺术批评理论
三、以受众为对象的艺术批评理论
第六节 艺术批评家
一、作为平常者的艺术批评家
二、作为学者的艺术批评家
三、作为批评者的艺术批评家
参考文献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