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课程设计基础

2025-10-14 46 10/14

建筑类课程设计基础

作者:刘生军,席天宇 编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12295722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教材针对建筑类“设计基础(一)(二)”(以下简称“设计基础”)两阶段课程编写。“设计基础”是东北大学第三批思政建设课程,承载着设计启蒙和爱国荣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设计基础”定位为以设计启蒙为目标的专业基础课,以互动式教学为特征的设计指导课。本教材的撰写旨在构建设计启蒙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立德树人、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目标为培养学业信心,树立专业理想,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与学习使命感。

本书特色

第一章绪论。
阐述课程基本问题,建筑的意义、教学的逻辑等,例如:
课程定位:设计基础是建筑学院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专业的设计启蒙课程,是建筑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能力培养的学科基础类课程,是建筑学院设计课程体系的开端。
第二章线律之美:意识的启蒙。
设计基础的学习,首先要学习一套讨论设计的语言系统,有些像另一语言学习的预科班,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建筑学及建筑类相关专业都有着自身的设计语言系统,我们要掌握这一语言系统才能更好的完成建筑类的学习。
第三章图示语言:思维的转化。
设计需要用艺术的“直觉思考”并理性地传达人类的情感世界,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第四章空间之体:概念的物化。
设计思维的启蒙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设计演化逻辑的建立是设计创造能力形成的关键。
第五章形式之用:秩序的演化。本章将系统建立构成的秩序、形式的转换、形态的表现等知识体系。
第六章建构之限:条件的限定。
第七章建成之境:设计的建构。本单元我们将从建构的概念开始,通过具体建筑小品设计,学习相关建构与构造、类型与方法、构思与创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之真意
1.2 教学的逻辑
1.3 匠学思想融入
1.4 渐进的单元
第二章 线律之美:意识的启蒙
2.1 线律基础
2.2 绘图要点
2.3 绘图工具
2.4 表现手段
2.5 线律之美单元任务
第三章 图示语言:思维的转化
3.1 设计的基本认识
3.2 建筑的图示语言
3.3 建筑抄绘与分析
3.4 图示语言单元任务
第四章 空间之体:概念的物化
4.1 设计的双性思维
4.2 空间的维度
4.3 设计初体验
4.4 空间之体单元任务
第五章 物态抽象:秩序的演化
5.1 构成的秩序
5.2 形式的转换
5.3 形态的表现
5.4 物态抽象单元任务
第六章 情境转译:条件的限定
6.1 环境条件
6.2 规划条件
6.3 建构条件
6.4 情境转译单元任务
第七章 建筑生成:空间的建构
7.1 建构的意义
7.2 设计的方法
7.3 建筑化生成
7.4 建筑生成单元任务
参考文献
后记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