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琴,彭修银 著
页数:300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7243521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中国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基于线、色、墨等艺术语言的成熟而确立的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在这个可统一称之为“画体”的系统内部,不仅涵盖着笔墨语言、绘画技法、画科等本体性的知识分类信息,同时也饱含家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等错综复杂的历史文化信息。魏晋南北朝以降,一直有画家、画论家构建诸多断代性和封闭自足的画体谱系。这种经验性的理论归纳一方面澄清了中国画艺术的源流线索,深化了后世对中国画嬗变规律及画家系脉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以派乱体”“以家乱系”的逻辑混乱问题以及兼容性、开放性的不足。因此,在亟需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下,本书以魏晋至现代的卷轴画演进为经,以“院体画”“文人画”“作家画”三大画体为纬,同时深入画史细部,重点观照画家风格的多元性、画家风格与画家社会身份的联动等历史复杂性情形,从而尝试性重构一种相对科学和更具说服力的“新三元”画体谱系。
作者简介
张琴,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理论与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湖北大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学习与实践》《文艺评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艺术导论》《艺术概论》《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等5部著作。独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7项。2014年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中青年文艺批评家高级研修班,论文获“第九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三等奖;个人获“黄冈师范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彭修银,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东方美学、艺术美学研究。出版专著《美学范畴论》《墨戏与逍遥--中国文人画的美学传统》《中国绘画艺术论》《东方美学》《日本近现代绘画史》等十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十余项。
目录
第一章 回归中国画语言的“原点”
第一节 “笔墨结构”的解除与语言“原点”的回归
第二节 的线条系统
第三节 缺失的色彩系统
第四节 烂熟的水墨系统
第二章 “画体”与中国画之复象
节 “以体标体”
第二节 “以家划体”
第三节 “以宗列体”
第三章 重构中国画画体的“新三元”谱系
节 既有诸画体的“谱系”混乱问题
第二节 重构中国画画体谱系的一种可能
第三节 “新三元”谱系的风格系统与画家系统
第四章 “院体画”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品格
节 格物象真,形似意生
第二节 体格高雅,彩绘清润
第三节 精妙之笔,清刚之气
第四节 装饰造境,富贵之美
第五章 “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品格
节 以诗为魂,画的诗化
第二节 以写为法,画的书化
第三节 水墨为上,重在表现
第四节 借物写心,发之情思
第六章 “作家画”的艺术特征与审美品格
节 书法用笔,遗貌取神
第二节 质朴凝重,沉雄无华
第三节 师法古人,求其古趣
第四节 笔墨兼妙,追求全美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画体谱系
节 绘画本体语言的确立
第二节 人物画
第三节 山水画
第四节 绘画美学
第八章 隋唐的画体谱系
节 院体画
第二节 作家画
第三节 文人画
第九章 五代的画体谱系
节 院体画
第二节 作家画
第三节 文人画
第十章 两宋的画体谱系
节 院体画
第二节 作家画
第三节 文人画
第十一章 元代的画体谱系
节 文人画
第二节 作家画
第三节 院体画
第十二章 明代的画体谱系
节 院体画
第二节 文人画
第三节 作家画
第十三章 清代的画体谱系
节 院体画
第二节 作家画
第三节 文人画
余论 传统、本土化向现代、 化的敞开
主要参考书目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2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