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超 等 著
页数:24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7243453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UNESCO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相关规范与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提炼国内外多重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以黄山多重名录遗产所在地的地方管理实践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名录遗产保护监测报告、规划文本、中期评估报告,以及公园办、遗产办等科室的工作总结,管委会与地方及社区的工作备忘录中提取出管理内容,进行质性研究的概念编码,形成协同管理的具体事项,再统一协调内部科室完成事务性分工协作,根据价值载体的空间状态完成品牌理念的外部传递。具体包括UNESCO多重名录遗产地相关概念的梳理、协同管理理论及案例研究的综述、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内部协同的工作模式、名录遗产外部协同的管理机制、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的经验总结等五个部分。
作者简介
刘超,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地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山地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生态环境学报》等刊审稿专家,黄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协同管理咨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获贵州思南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奖,校级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出版教材9部、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多重名录遗产地现状
第一节 关键术语的梳理及界定
一、黄山:地名、山名、景区名
二、名录遗产与名录遗产地
三、多重名录遗产地的协同管理
第二节 教科文名录遗产
一、教科文三大名录遗产现状
二、名录遗产空间叠置状态
三、名录遗产关联分析
第三节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地域概况
一、行政区划及管理部门
二、黄山的教科文名录遗产
三、黄山名录遗产的保护对象
四、黄山的国家级名录遗产
第二章 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
第一节 协同学及其理论运用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
二、“1+1>2”的协同效应
第二节 多主体的地方管理策略
一、管理视角下的多方协同
二、多方参与的地方策略
第三节 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地的相关研究
一、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地的发展历程
二、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地的管理案例
第三章 多重名录遗产部门间的工作协同
第一节 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内部协同管理的基础
一、多重名录遗产的共同目标
二、多种资源价值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黄山教科文名录遗产工作事项的科室间协同
一、事项分类及清单
二、任务安排及时间表
第三节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内部工作协同的实现方法
一、扎根理论提取工作事项
二、开放式编码发现主题概念
三、主轴式编码建立事项联系
四、选择式编码建构工作模式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查找漏洞
第四节 黄山管委会内部工作协同的管理体系
一、基于绿色名录的协同管理体系
二、“事务-岗位”协同方莱
三、科室协作的反思和建议
第四章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的游客认知
第一节 游客关注的景点及景观类型
一、2000—2017年的网络游记样本数据
二、基于ROST CM6的文本挖掘方法
三、游客记忆中的景点数量与景观类型
四、游客关注的黄山景观小结
第二节 黄山游客情绪的空间特征
一、理论基础及样本数据
二、游客情绪的数值表征
三、游客情绪的地图呈现
四、游客情绪的路线表达
第三节 黄山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
一、数据源及分析方法
二、黄山的积极形象感知
三、黄山的消极形象感知
四、黄山旅游形象小结
第五章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的居民认知
第一节 黄山毗邻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一、调研社区与内容框架
二、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特征
三、居民生活心态与旅游支持度
四、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结论及建议
第二节 黄山汤口社区居民对多重品牌的认知
一、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二、居民对多品牌系统的认知特征
三、居民对单一品牌贡献度的认知
四、居民多重品牌认知结论及建议
第三节 黄山区景观格局变化及旅游影响分析
一、范围选择及数据来源
二、黄山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
三、黄山区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四、黄山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地类变化相关性分析
五、黄山景观格局变化及旅游影响结论
第六章 名录遗产地方协同的管理机制
第一节 名录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
一、地方协同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二、协同发展的参与主体及角色
三、名录遗产保护行动者网络的转译
四、名录遗产地多方参与的一般路径
第二节 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方案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一、网络参与主体的识别
二、多主体协同的问题及关键点
三、多方利益赋予、征召及动员
四、扩园方案的行动者网络
五、行动者网络的成效检验
第三节 黄山地方协同体制与对话机制
一、区域管辖制度协同
二、部门定期对话机制
三、共同的行动计划
第七章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模式的总结
第一节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目标
一、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致的目标
二、多方主体共同认可管委会的主导地位
三、目标制定得到居民和社区的广泛参与
第二节 协同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
一、基于绿色名录的系统管理体系
二、内部“事务一岗位”协同步骤
三、名录遗产保护的内部组织架构
第三节 与地方的协同管理机制
一、与黄山区的协管机制
二、与汤口镇的品牌共享机制
三、与周边区共管协议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关键术语的梳理及界定
一、黄山:地名、山名、景区名
二、名录遗产与名录遗产地
三、多重名录遗产地的协同管理
第二节 教科文名录遗产
一、教科文三大名录遗产现状
二、名录遗产空间叠置状态
三、名录遗产关联分析
第三节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地域概况
一、行政区划及管理部门
二、黄山的教科文名录遗产
三、黄山名录遗产的保护对象
四、黄山的国家级名录遗产
第二章 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
第一节 协同学及其理论运用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
二、“1+1>2”的协同效应
第二节 多主体的地方管理策略
一、管理视角下的多方协同
二、多方参与的地方策略
第三节 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地的相关研究
一、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地的发展历程
二、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地的管理案例
第三章 多重名录遗产部门间的工作协同
第一节 教科文多重名录遗产内部协同管理的基础
一、多重名录遗产的共同目标
二、多种资源价值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黄山教科文名录遗产工作事项的科室间协同
一、事项分类及清单
二、任务安排及时间表
第三节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内部工作协同的实现方法
一、扎根理论提取工作事项
二、开放式编码发现主题概念
三、主轴式编码建立事项联系
四、选择式编码建构工作模式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查找漏洞
第四节 黄山管委会内部工作协同的管理体系
一、基于绿色名录的协同管理体系
二、“事务-岗位”协同方莱
三、科室协作的反思和建议
第四章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的游客认知
第一节 游客关注的景点及景观类型
一、2000—2017年的网络游记样本数据
二、基于ROST CM6的文本挖掘方法
三、游客记忆中的景点数量与景观类型
四、游客关注的黄山景观小结
第二节 黄山游客情绪的空间特征
一、理论基础及样本数据
二、游客情绪的数值表征
三、游客情绪的地图呈现
四、游客情绪的路线表达
第三节 黄山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
一、数据源及分析方法
二、黄山的积极形象感知
三、黄山的消极形象感知
四、黄山旅游形象小结
第五章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的居民认知
第一节 黄山毗邻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一、调研社区与内容框架
二、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特征
三、居民生活心态与旅游支持度
四、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结论及建议
第二节 黄山汤口社区居民对多重品牌的认知
一、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二、居民对多品牌系统的认知特征
三、居民对单一品牌贡献度的认知
四、居民多重品牌认知结论及建议
第三节 黄山区景观格局变化及旅游影响分析
一、范围选择及数据来源
二、黄山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
三、黄山区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四、黄山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地类变化相关性分析
五、黄山景观格局变化及旅游影响结论
第六章 名录遗产地方协同的管理机制
第一节 名录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
一、地方协同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二、协同发展的参与主体及角色
三、名录遗产保护行动者网络的转译
四、名录遗产地多方参与的一般路径
第二节 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方案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一、网络参与主体的识别
二、多主体协同的问题及关键点
三、多方利益赋予、征召及动员
四、扩园方案的行动者网络
五、行动者网络的成效检验
第三节 黄山地方协同体制与对话机制
一、区域管辖制度协同
二、部门定期对话机制
三、共同的行动计划
第七章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模式的总结
第一节 黄山多重名录遗产地协同管理目标
一、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致的目标
二、多方主体共同认可管委会的主导地位
三、目标制定得到居民和社区的广泛参与
第二节 协同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
一、基于绿色名录的系统管理体系
二、内部“事务一岗位”协同步骤
三、名录遗产保护的内部组织架构
第三节 与地方的协同管理机制
一、与黄山区的协管机制
二、与汤口镇的品牌共享机制
三、与周边区共管协议
参考文献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2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