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晓壮 等
页数:37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35020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本院科研人员、北京高校和政府部门研究力量共同编写。2023年,北京市经济发展恢复向好,以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事业改善根基;稳就业政策叠加性作用凸显,人才对首都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升;人口规模持续稳中有降,人口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就医便利性不断增强;实施“微民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首都城市更新精细化水平;数字化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化手段增进基层治理效能;基金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慈善事业带来新契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促进生态涵养区发展。2024年,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速扭转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不利局面;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确保首都人口稳定和适度;高站位谋划首都教育高质量建设,推动首都教育高水平现代化发展;多层次多样化推进“微民生微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深化物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首都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金会发展质量,健康发展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统筹谋划,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通过持续开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共建美好社会。
作者简介
包路芳,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和人口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治理、人口流动等。主要专著《挂甲屯的故事:北京城乡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游牧鄂温克社会调查研究》等4部,论文和调研报告7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表多篇理论文章。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4项,主持完成首都高端智库重大项目以及各级政府委托项目十余项。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优秀奖、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优秀奖等多项奖励,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李晓壮,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社区研究、流动人口。主要著作:《迈向均衡型社会》(专著)、《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专著)、《延庆调查—县域社会建设考察报告》(合著)。主持课题:“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首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研究”(北京社科基金)“北京共同富裕路径研究”(智库重大课题)等各类课题20多项;主要论文:《城市治理体系初探》、《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等50多篇,荣获第十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第十五届二等奖,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优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赵小平,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全国义仓发展网络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公益慈善事业、社会组织发展、城市社区治理。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组织的生态关系研究:两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结果比较》(专著)、《社区治理:模式转变中的困境与出路》(合著)、《基金会评估:理论体系与实践》(合著)、《中国社会组织响应自然灾害研究:以2008年以来重特大地震灾害为主线》(合著)、《为流动人口撑起一片蓝天——社会组织服务流动人口案例集》(合著)等。在《社会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2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