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过国娇
页数:103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8620075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量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比较注重专用名量词或动量词的研究,而对借用动量词的研究大都比较零散薄弱,本书稿通过对量词系统中的非典型成员——借用动量词的分析探讨,对其背后深层的认知机制和演变动因进行深入挖掘,并把借用动量词放在构式整体观的视角来观察,并通过典型构式的个案分析来全面认识借用动量词的使用特征和认知理据,从而为当前的量词研究与教学应用提供新的解释与思路。书稿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名词、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语义条件及非范畴化表现。第二章系统考察借用动量词的句法特征与语义功能。第三章对借用动量词的认知基础及形成机制进行阐释。第四章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借用动量构式及其认知识解进行分析。第五章为借用动量构式的个案分析及认知阐释。
作者简介
过国娇,女,湖南株洲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及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科青年项目三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汉语工具动量词的共时、历时及认知研究》、教材《新HSK考试辅导教程(6级)》(任副主编)等。
本书特色
本书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构式的认知研究”的资助。书中运用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借用动量词及其相关构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并取得了凸出的进展:第一,研究内容上,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借用动量词的语言事实,挖掘借用动量词的语法特征和语义功能、认知动因及构式表现。第二,学术观点上,能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相比以往对量词简单例举的描写分析,书中基于大量的语料考察与统计,做到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注重语言事实的对比。这有助于全面深入认识借用动量词的使用特点和规律。
目录
第一章 借用动量词的研究现状与理论背景 1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二节 本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11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2
第四节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3
第五节 语料及体例说明 20
第二章 名词 、 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语义条件及非范畴化表现 21
第一节 名词 、 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语义条件考察 21
第二节 名词 、 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的非范畴化表现 36
第三节 借用动量词的性质和功能探讨 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3
第三章 借用动量词的句法特征与语义功能 54
第一节 借用动量词的句法分布特征 54
第二节 借用动量词的语义功能分析 80
第三节 借用动量词与专用动量词的句法语义差异 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86
第四章 借用动量词的认知基础及形成机制 88
第一节 动量的认知及表述 88
第二节 认知转喻与借用动量词 93
第三节 语素离析与借用动量词 10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6
第五章 借用动量构式的宏观考察与认知识解 108
第一节 借用动量构式的存在理据及主要类型 108
第二节 借用动量构式的分布特征及差异阐释 111
第三节 借用动量构式的论元实现及其隐现规律 116
第四节 借用动量构式的认知识解 120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25
第六章 借用动量构式的个案分析及其认知阐释 127
第一节 “一+M借+VP”的构式解析及其认知机制 127
第二节 “V+N+MP借” 的构式解析及其认知机制 138
第三节 “在+L+VP+一+M借” 与 “一+M借+VP+在+L”的构式差异及其认知阐释 14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64
第七章 结语 165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创获 165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待研问题 166
参考文献 168
后记 184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2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