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明辉[等]著
页数:503页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65450686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2016年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更新,充分吸收修订后准则的相关内容,如增加了“关键审计事项”概念、按照准则更新“与治理层沟通”等内容;按照最新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等的核心要求更新或者补充相关内容。
二是进一步增强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理论方面,保留第二版中重点内容,并尽可能进行知识扩展,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紧密跟踪国内外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动态,相应添加国内外组织最新动态和审计实务的相关内容,增强本书的实务性。
三是根据审计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尤其是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全面补充相关链接的内容;及时补充与正文密切相关的信息。本次修订增加的教学案例涵盖了当前热点案例和传统经典案例。
作者简介
刘明辉,经济学博士,1964年5月出生于湖南汩罗。历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津桥商学院院长、杂志社主任。现任大连报业集团副社长、大连出版社社长、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财务成本分会会长、审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咨询指导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辽宁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后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审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财政厅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处罚听证委员会听证主持人。
先后在《会计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共35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权威杂志转载,37篇获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术团体的奖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财政部、教育部等部级以上科研课題16项;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组的资深专家,始终参与审计准则的研究、起草和修订工作;先后编著、主编、参编各种学术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工具书共63部。其中本人独立撰著或主编共35部。个人累计著述字数约1300万字;其主要代表作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审计》、《审计学概念与方法》、《公司财务理论》、《独立审计学》等。
1995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教学类)、大连市优秀青年教师奖、大连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6年被评为财政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确定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名人才;1998年获大学出版工作者协会优秀社长、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十佳新闻出版工作者。
目录
第一章 审计的动因与供求分析
第一节 审计的动因与社会角色
第二节 审计的供给与需求
第三节 审计产品特征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法定审计制度溯源
第二节 法定审计制度的确立过程
第三节 法定审计制度的法律逻辑
第四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确立
第三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第一节 审计理论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
第三节 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第四节 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第五节 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
第四章 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
第一节 审计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第二节 审计环境变革与审计目标的演变
第三节 审计环境变革与审计期望差距
第四节 审计环境变革与审计准则、审计实务创新
第五节 新时期审计环境变化对审计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第五章 审计假设
第一节 审计假设概述
第二节 审计假设的研究回顾
第三节 风险导向审计假设体系的构建
第六章 审计基本概念体系
第一节 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概述
第二节 可信性
第三节 过程
第四节 传输
第五节 执行
第二编 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第七章 审计模式及其演进
第一节 审计模式的含义
第二节 审计模式的演进过程
第三节 未来审计模式的展望——大数据导向审计
第八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
第九章 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评估程序概述
第二节 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三节 战略风险分析
第十章 经营流程风险分析
第一节 经营流程与经营战略的实施
第二节 经营流程分析
第三节 经营流程风险分析举例
第十一章 计划对财务报表认定的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与检查风险有关的若干问题探讨
第二节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及其影响
第三节 控制测试及其设计
第四节 计划对财务报表认定的实质性程序
第五节 执行对财务报表认定的实质性程序
第六节 评价列报的适当性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第三编 审计期望与审计质量
第十二章 审计期望差距
第一节 审计期望差距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第二节 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与解决对策
第三节 审计期望差距与审计报告模式的演变
第十三章 审计失败
第一节 审计失败的内涵
第二节 审计失败与相关概念解析
第三节 审计失败的成因剖析
第四节 审计失败的规避
第十四章 审计质量控制
第一节 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体系
第三节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控制
第四节 审计师轮换制度和同业复核制度
第十五章 审计责任
第一节 审计责任与治理层、管理层责任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对利害关系人的民事责任
第四节 应有的审计关注
第四编 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
第十六章 鉴证服务概述
第一节 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鉴证业务的含义与要素
第三节 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比较
第四节 鉴证业务的重要分类
第五节 鉴证业务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章 常见鉴证业务
第一节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
第三节 风险管理系统审计
第十八章 新兴鉴证领域
第一节 环境审计
第二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第三节 社会责任审计
第四节 信息系统审计
第十九章 相关服务
第一节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第二节 代编财务信息
第三节 财务尽职调查
第四节 其他相关服务
第五编 其他类型的审计
第二十章 国家审计
第一节 国家审计性质与目标
第二节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第三节 国家审计管理体制
第四节 政府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
第五节 国家审计的最新进展
第二十一章 内部审计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性质、目标与角色
第二节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第三节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第四节 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
第二十二章 舞弊审计
第一节 舞弊和舞弊审计
第二节 关注和识别舞弊风险因素
第三节 舞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第四节 洗钱交易的审计技巧
第五节 舞弊审计报告
第二十三章 前沿审计技术
第一节 大数据审计
第二节 智能审计
第三节 区块链审计
参考文献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