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国际公法学编写组
页数:53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40565454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次修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到教材中,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充分反映了国际法学领域发展。一是结合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等文献内容,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国际法层面的重要意义。二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人格权与人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三是考虑到国际环境法已经是国际法中发展很成熟的一个分支或部门,本次修订增加了“国际环境法”一章,列本教材第13章。四是根据教学一线教师和学生反馈的意见,对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存在的错误进行了修订和修正。 本书包括前言和正文19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国际法的性质与发展、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国家、国际组织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人权法、国家领土、海洋法、国际空间法、国际环境法、条约法、外交与领事关系法、国际责任法律制度、国际争端解决法、武装冲突与国际人道法等国际法领域的基本命题,阐明了中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法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法的重要性与 法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 法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三、学习和研究 法的理论指针和基本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法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 法观点
二、列宁的 法观点
第三节 中国 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 法学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 法学
三、新时代中国 法观念的提升与创新
章 法的性质与发展
节 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 法的名称与定义
二、 法与 关系、 政治
三、 法的性质与特征
四、 法效力的根据与范围
第二节 法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代社会及中世纪的 法
二、近代 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现代 法的发展
四、当代 法的趋势与挑战
第三节 中国与 法
一、中国古代 法的遗迹
二、近代 法输入中国
三、中国与20世纪上半叶的 法
四、新中国对现代 法的贡献
第二章 法的渊源
节 法渊源的内涵与类别
一、 法渊源的内涵
二、 条约
三、 习惯
四、一般法律原则
五、司法判例
六、公法学家的学说
七、 组织的决议
八、单边行为在 法上的意义
第二节 法渊源的位阶与强行法
一、 法渊源的位阶
二、 强行法
第三节 法的编纂
一、 法编纂的含义与类型
二、联合国编纂 法的活动
第三章 法与 法的关系
节 法与 法关系的学说
一、一元论
二、二元论
三、协调论
第二节 法在 的适用
第一节 法的重要性与 法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 法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三、学习和研究 法的理论指针和基本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法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 法观点
二、列宁的 法观点
第三节 中国 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 法学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 法学
三、新时代中国 法观念的提升与创新
章 法的性质与发展
节 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 法的名称与定义
二、 法与 关系、 政治
三、 法的性质与特征
四、 法效力的根据与范围
第二节 法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代社会及中世纪的 法
二、近代 法的产生与发展
三、现代 法的发展
四、当代 法的趋势与挑战
第三节 中国与 法
一、中国古代 法的遗迹
二、近代 法输入中国
三、中国与20世纪上半叶的 法
四、新中国对现代 法的贡献
第二章 法的渊源
节 法渊源的内涵与类别
一、 法渊源的内涵
二、 条约
三、 习惯
四、一般法律原则
五、司法判例
六、公法学家的学说
七、 组织的决议
八、单边行为在 法上的意义
第二节 法渊源的位阶与强行法
一、 法渊源的位阶
二、 强行法
第三节 法的编纂
一、 法编纂的含义与类型
二、联合国编纂 法的活动
第三章 法与 法的关系
节 法与 法关系的学说
一、一元论
二、二元论
三、协调论
第二节 法在 的适用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