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洋
页数:24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32555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西南学术》是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负责编写,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团队共同参与研究并撰写的关于西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学理研究报告。 本辑以西南文化的调查为基点,对西南文化的学理研究及在场观察进行了多方位的阐述。对西南文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回溯了学界对西南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而从学理层面拓展西南文化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对西南文化的田野观察,翔实记录了田野作业中观察到的所见所闻,并对西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多视角的探讨。对西南文化的实践园地研究,主要探究了西南文化在人类生活中的传播、传承及影响。
作者简介
肖远平,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洋,博士,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西南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明清时期戏曲文化传播与贵州民族戏剧兴起 杨红/1
中国西南洪水再殖型神话类型研究——对329篇异文的初步分析 范威/13
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构建——以西南地区鲁班传说为中心 任正/30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以贵州FR社区为例 胡叠泉 郑丽君/45
·西南文学与口头传统·
垦拓之光——《我与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刘锡诚口述》序 刘守华/6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史诗演述及地名文化景观研究——以《勒俄特依》为例 刘洋/66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探索:广西革命歌谣的艺术表达 邱跃强/88
苗汉语状词共性关系研究 吴琳 麻勇斌/101
·西南民俗与文化产业·
基于CiteSpace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研究热点 黄永林 张恩荣/119
“百苗图”西南少数民族纺织材料和机具考 陶波 刘一萍/136
文化资源化与重构的节日——以云南武定万德镇“二月八”为例 陈婷婷/161
·西南仪式与社会变迁·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乡村移风易俗研究与展望 卫松 温丽娜/175
贵州彝族仪式中的文学传承与传播研究 柳爱江/188
交融与共生:湘中梅山丧葬仪式调查研究
——基于对湖南安化官加村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侯有德 蒋欢宜/202
黔中屯堡婚礼仪式变迁与空间表达 杨琼艳/224
《西南学术》投稿指南/238
论明清时期戏曲文化传播与贵州民族戏剧兴起 杨红/1
中国西南洪水再殖型神话类型研究——对329篇异文的初步分析 范威/13
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构建——以西南地区鲁班传说为中心 任正/30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以贵州FR社区为例 胡叠泉 郑丽君/45
·西南文学与口头传统·
垦拓之光——《我与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刘锡诚口述》序 刘守华/6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史诗演述及地名文化景观研究——以《勒俄特依》为例 刘洋/66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探索:广西革命歌谣的艺术表达 邱跃强/88
苗汉语状词共性关系研究 吴琳 麻勇斌/101
·西南民俗与文化产业·
基于CiteSpace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研究热点 黄永林 张恩荣/119
“百苗图”西南少数民族纺织材料和机具考 陶波 刘一萍/136
文化资源化与重构的节日——以云南武定万德镇“二月八”为例 陈婷婷/161
·西南仪式与社会变迁·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乡村移风易俗研究与展望 卫松 温丽娜/175
贵州彝族仪式中的文学传承与传播研究 柳爱江/188
交融与共生:湘中梅山丧葬仪式调查研究
——基于对湖南安化官加村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侯有德 蒋欢宜/202
黔中屯堡婚礼仪式变迁与空间表达 杨琼艳/224
《西南学术》投稿指南/238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