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美术基础

2025-8-24 164 8/24

数字媒体美术基础

作者:敖蕾、张群力

页数:18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2632078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数字媒体专业所需的绘画训练、构成训练、图形训练、色彩训练,以及思维训练,力求建立完整的数字媒体美术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创意思维能力。
本书中附有大量的图例,生动形象地解读美术理论;附有大量编著者积累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都附有详细的讲解,让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每章附有课后实训练习,保障学生巩固知识,切实提高创新、创意能力。
本书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性教材,可作为艺术类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以及相关的广告、影视、游戏、网络媒体、虚拟现实、交互艺术、装置艺术等各类从业人员的学习用书。

作者简介

敖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与数字媒体内容相关的研究与教育工作。

本书特色

《数字媒体美术基础》精简了纯粹的美术绘画技法内容,通过不同媒介的艺术案例来探讨基本的艺术语言、构成与色彩、风格与符号、语言与形式。通过文化与传播的交叉,帮助学生获得全球化的艺术视野。

目录

第1章 艺术语言与训练 / 1
1.1 数字媒体中的美术范畴 / 1
1.2 艺术语言 / 1
1.2.1 视觉元素 / 2
1.2.2 明确的结构 / 9
1.2.3 时间与运动 / 15
1.3 构图原则 / 17
1.3.1 平衡 / 17
1.3.2 节奏 / 18
1.3.3 比例与缩放 / 19
1.3.4 强调 / 20
1.3.5 变化与统一 / 20
1.4 以绘画为主的创意训练 / 21
1.4.1 感知与表达训练 / 21
1.4.2 空间与透视训练 / 26
1.4.3 人物形象训练 / 26
1.4.4 人物动态训练 / 27
第2章 构成基础与训练 / 28
2.1 构成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 28
2.2 基础构成 / 31
2.2.1 点、线、面 / 31
2.2.2 肌理 / 33
2.3 逻辑构成 / 35
2.3.1 基本形的创造 / 35
2.3.2 群化 / 36
2.3.3 骨骼 / 36
2.3.4 重复构成 / 39
2.3.5 近似构成 / 39
2.3.6 特异构成 / 40
2.3.7 渐变构成 / 40
2.4 构成基础与训练 / 43
2.4.1 点、线、面训练 / 43
2.4.2 肌理训练 / 43
2.4.3 基本形群化训练 / 45
2.4.4 近似构成训练 / 45
2.4.5 特异构成训练 / 46
2.4.6 渐变构成训练 / 47
第3章 形式美法则 / 49
3.1 分割法则 / 49
3.1.1 平面分割 / 49
3.1.2 纵深分割 / 55
3.2 力场法则 / 59
3.2.1 压力 / 60
3.2.2 上升力 / 60
3.2.3 方向力 / 61
3.2.4 扩张力 / 62
3.2.5 向心力 / 62

数字媒体美术基础
3.3 对比法则 / 63
3.3.1 色彩对比 / 63
3.3.2 图形对比 / 64
3.3.3 肌理对比 / 65
3.4 和谐法则 / 66
3.4.1 整体性 / 66
3.4.2 统一性 / 68
3.5 形式美法则创意训练 / 69
3.5.1 分割法则训练 / 69
3.5.2 力场法则训练 / 71
3.5.3 对比法则训练 / 72
3.5.4 和谐法则训练 / 72
第4章 色彩基础与训练 / 74
4.1 色彩的混合 / 74
4.2 色彩三要素 / 76
4.2.1 色相 / 76
4.2.2 明度 / 76
4.2.3 纯度 / 77
4.2.4 色立体 / 79
4.3 配色 / 80
4.3.1 以色相为主的配色 / 80
4.3.2 以调性为主的配色 / 87
4.4 色彩错视 / 96
4.4.1 色彩的即时对比 / 96
4.4.2 色彩的连续对比 / 97
4.4.3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 98
4.4.4 色彩的冷暖 / 99
4.5 色彩通感 / 100
4.5.1 色彩与听觉 / 100
4.5.2 色彩与味觉 / 100
4.5.3 色彩与嗅觉 / 102
4.5.4 色彩与触觉 / 103
4.6 色彩训练 / 105
4.6.1 采集重构训练 / 105
4.6.2 分裂补色训练 / 105
4.6.3 明度色阶训练 / 106
4.6.4 明度调性训练 / 107
4.6.5 色彩冷暖训练 / 107
4.6.6 色听训练 / 108
4.6.7 色彩通感训练 / 108
第5章 思维方法与训练 / 110
5.1 风格化与图像处理 / 110
5.1.1 风格化 / 111
5.1.2 风格化图像处理 / 113
5.1.3 风格化的创作方法 / 114
5.2 影射、象征及隐喻 / 118
5.2.1 影射 / 118
5.2.2 象征 / 119
5.2.3 隐喻 / 119
5.3 文化符号化的表达 / 120
5.3.1 符号的力量 / 120
5.3.2 汉字创意 / 122
5.3.3 信息图形设计 / 124
5.4 思维方法训练 / 135
第6章 图形训练 / 136
6.1 基于实物的图形训练 / 136
6.1.1 实物写生与二维表现 / 136
6.1.2 动态图形表现 / 138
6.1.3 综合表现 / 139
6.2 现代图形设计 / 142
6.2.1 重像 / 143
6.2.2 变像 / 146
6.2.3 残像 / 151
6.2.4 矛盾空间 / 154

目 录
IX
6.3 动态图形设计 / 158
6.3.1 运动中的色彩与肌理 / 159
6.3.2 运动的文字 / 160
6.3.3 运动的图形 / 161
6.3.4 时间、空间、声音的增维 / 163
6.3.5 互动形式的信息传达 / 167
6.4 现代图形创意训练 / 168
6.4.1 重像训练 / 168
6.4.2 变像训练 / 169
6.4.3 残像训练 / 169
6.4.4 矛盾空间训练 / 171
第7章
基础动态图形制作技巧(电子版) / 173
参考文献 / 174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