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闫国利
页数:21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030744302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眼动技术在言语产生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该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洞悉言语产生的过程和机制。本书是作者在言语产生领域和眼动技术应用中探究多年所得的理论归纳和总结。其中有关于言语产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有对现有眼动技术应用实例的梳理,还有对具体的操作方法的介绍。这个由理论到实例再到操作方法的过程,恰恰也是开展言语产生的眼动研究的基本学习过程。在理论方面,本书通过梳理言语产生领域的眼动研究,总结了在该领域适用于眼动技术的研究问题以及近期新的研究进展;在实操方面,本书重点阐述了语音和眼动的同步记录问题以及后续的数据分析,旨在帮助初学者斩断技术上的主要羁绊。
作者简介
闫国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监事会监事,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心理科学》杂志编委,《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副主编。
一直致力于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近年来围绕阅读知觉广度、儿童阅读发展的眼动特征和特殊人群阅读的眼动特征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Reading and Writing》《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专业杂志上。已出版多本阅读的眼动研究著作,如《眼动分析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阅读心理学》等。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三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赵黎明,理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采用眼动、脑电和行为实验方法,探讨言语产生的认知过程和生理机制,研究方向包括言语产生的计划广度、言语流畅性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口吃的发生机制与矫治。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在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应用心理语言学》)、《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论
第一章 言语产生的相关基本概念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
第二节 言语产生
第二章 言语产生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列维特的言语产生模型
第二节 单词产生模型
第三节 句子产生模型
第三章 言语产生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言语错误分析法
第二节 图片命名反应潜伏期测量法
第四章 眼动技术应用于言语产生研究的原理
第一节 眼动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眼动技术在场景描述任务中提供的信息
第三节 眼动技术在言语产生研究中的优势
第四节 眼动技术运用于言语产生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结
第二部分 眼动在言语产生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章 单词产生和句子产生的眼动研究对比
第一节 眼动在单词产生中的应用
第二节 眼动在句子产生中的应用
第六章 眼动在句子产生不同加工阶段的应用
第一节 句子产生的概念化阶段
第二节 言语组织阶段的句法生成
第三节 自我监控
第七章 眼动在文本朗读中的应用
第一节 文本朗读的认知加工过程
第二节 文本朗读中的眼动研究
第八章 眼动在言语产生中的其他应用
第一节 言语障碍的眼动研究
第二节 言语产生对视觉注意的影响
第三节 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的关系
小结
第三部分 眼动技术应用于言语产生研究的实际操作
第九章 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
第一节 适用于眼动技术的研究特点
第二节 适用于眼动技术的言语产生问题
第十章 程序的编制
第一节 视觉刺激的呈现
第二节 语音的同步记录
第十一章 数据的采集
第一节 眼动仪的操作
第二节 语音反应盒的操作
第十二章 数据的分析
第一节 眼动数据的分析
第二节 言语产生潜伏期的分析
第三节 声学数据的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彩图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