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高山宪之
页数:277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9568170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高山憲之教授是日本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核心设计者,曾任日本养老金审议委员会成员,获得过日本经济学界的“日经图书奖”。高山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关心着中国的养老金改革,发表了很多与中国的养老金改革有关的论文。近年来,基于与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养老金合作研究项目,多次访问中国,并在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座谈会等做学术报告。本书汇集了高山憲之教授受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等的邀请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在中国召开的各类与养老金相关的研讨会上报告的论文。主要分为“养老金改革:全球共识 ”“日本的经历 ”“其他相关内容”三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高山宪之
养老金经济学家,被誉为“日本养老金的铁人”,现任日本养老金与老龄化政策研究所理事长,一桥大学名誉教授;曾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国际社保评论》编辑部等担任顾问,自2000年起领导了15年定位为引领国际养老金研究最前沿的超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代际间公平(PIE);发表了大量英、日文学术论文和专著,其中经典论文曾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经济计量学》、《美国经济评论》。
译者简介:
王新梅作者简介:
高山宪之
养老金经济学家,被誉为“日本养老金的铁人”,现任日本养老金与老龄化政策研究所理事长,一桥大学名誉教授;曾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国际社保评论》编辑部等担任顾问,自2000年起领导了15年定位为引领国际养老金研究最前沿的超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代际间公平(PIE);发表了大量英、日文学术论文和专著,其中经典论文曾刊登于国际知名期刊《经济计量学》、《美国经济评论》。
译者简介:
王新梅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和波士顿学院退休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参加了世界银行2015年养老金核心课程,长期从事养老金制度设计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国际社保评论》、《中国经济评论》和《经济研究》(日本)上发表过论文,为英文专著《中国公共养老金改革》撰写了部分章节。
本书特色
本书给出了一个需要强调的重要信息,即一个国家全部养老金制度中各支柱间的关系。所有发达国家都拥有强制参保的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的承诺,其目的是给全体老年人提供适当水平的生活。这个承诺也是附加的私人性质的职业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基石。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一个国家仅让国民参加在资本市场运营的私人性质的积累制养老金,就可以成功地建立一个待遇水平适当的全民养老金制度。最好的例子是美国的“401K”和“IRA”的养老金储蓄账户。该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32~61岁的人口的参保率大约为60%,但到2016年为止,56~61岁人口的养老金账户总额的中位数仅为21000美元,仅相当于美国家庭年平均劳动收入的三分之一。
爱德华·帕尔默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劳动研究中心教授
瑞典记账制养老金的代表人物
高山教授对国际养老金制度改革和日本养老金制度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对养老金制度的顶层设计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决策参考价值。
金维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高山教授的文章是中国从事养老保险研究的年轻学者的“学术圣经”。译者王新梅博士多年深耕于这一领域,对高山教授的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本书非常有借鉴意义。
封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目录
自序
序言之一
序言之二
序言之三
译者前言
第 1 部分
养老金改革通论:全球共识
第 1 章 如何使公共养老金财政可持续
1.1 引言
1.2 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主要因素
1.3 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特征
1.4 需要精算评估
1.5 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政策选项
1.6 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其他政策选项
1.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 2 章 公共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适当性
2.1 引言
2.2 公共养老金待遇水平适当性的定义
2.3 左右待遇水平的适当性的其他因素
2.4 公共养老金制度与防止老年贫困的关系
2.5 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 3 章 再评世界银行 1994 年《应对老龄化危机》:客观质疑与理性启示
3.1 背景
3.2 世界银行“94报告”的基本观点
3.3 几点疑问
3.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多层次养老金
第 4 章 公共养老金改革的大辩论与各国的改革动向
4.1 引言
4.2 公共养老金改革模式大辩论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结论
4.3 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养老金制度
4.4 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的公共养老金问题
4.5 瑞典的公共养老金改革
参考文献
第 2 部分
日本经验
第 5 章 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主要变化:背景及背后的理念
5.1 引言
5.2 日本的公共养老金对老年人的重要程度
5.3 日本式思维的几个特点
5.4 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5.5 制度的设立与覆盖面的扩大
5.6 人口与经济的变化
5.7 厚生年金与国民年金的主要变化
5.8 共济组合年金的主要变化
5.9 目前的财政状况
5.10 未来的挑战
5.11 日本的教训
参考文献
第 6 章 积累制养老金: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6.1 引言
6.2 日本的概况:一些基本特征
6.3 日本的养老金体系:概览
6.4 厚生年金
6.5 自愿参保的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6.6 积累制养老金的兴衰
第 7 章 公共养老金改革不可以急转弯:延迟退休与削减待遇
7.1 引言
7.2 日本保障养老金可持续的最重要的措施:自动平衡机制
7.3 极其艰难地提高了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7.4 强制退休后老年人的再就业、待遇削减、保费缴纳、纳税和待遇领取
7.5 公共养老金待遇的削减、公私养老金制度间待遇下降幅度的比较
第 8 章 日本公共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分担:简述
8.1 引言
8.2 支付压力在各自独立的养老金制度间的分担.
8.3 地方公务员养老金制度的全国统筹.
参考文献
第 9 章 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未来:基于《2019 年政府精算报告》的分析
9.1 引言
9.2 《2019年精算报告》的 3个主要发现
9.3 关于提高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年龄的讨论
9.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 10 章 日本在设计公共养老金制度时是如何学习国际经验的
10.1 引言
10.2 经济高速增长期
10.3 “再分配型国家”的出现
10.4 降低期待值的时代
10.5 公共养老金收入的作用
10.6 相互帮助的动机
10.7 有远见的无私的改革者
10.8 如何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附录:缅怀村上清先生
第 3 部分
其他相关内容
第 11 章 瑞典的税和社会保险费一体化征缴及个人身份证号码制度
11.1 身份证号码制度
11.2 税与社会保险费的一体化征缴
11.3 征缴厅:对拖欠费征缴的一元化管理
11.4 社会保险厅的业务
11.5 橙色信封的信
11.6 支付养老金的通知
11.7 其他
参考文献
第 12 章 日本公共医保制度的互助共济机制.
12.1 引言
12.2 公共医保制度的概况
12.3 医药费支出因年龄不同而差异巨大
12.4 高龄老人医药费的分担
12.5 低龄老人医药费的分担
12.6 国保制度医药费的分担
12.7 协会医保制度的保险费
12.8 总结
参考文献
第 13 章 养老金制度的顶层设计:与中国养老金专家之间的问答与讨论
附 录 高山教授主持或参加的关于中国养老金改革的研讨会、座谈会目录
专业术语解释(译者编)
译者后记
事项索引(译者编)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