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申小龙
页数:25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309058383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哲学和人类学思考入手,梳理了在这一领域古今中外的思想和学术探索,由此展开对汉语、汉字的文化特征和建构规律的研究。作者在中国语言学领域创造了一种将汉语、汉字结构和汉民族思维方式相互投射的“文化认同”的方法,以独特的文化视角感悟和把握汉语组织的格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的观点。过去被视为表达工具的汉语和汉字,在作者的论述中展示了其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各种文化形式融为一体,与中国社会、历史相互塑造的生动、丰富的样态。本书十多年来作为复旦大学“语言与文化”公选课的讲义和教材,一直深受读者欢迎。
作者简介
申小龙,1952年9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78年2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1988年2月获汉语史博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教。1993评为教授。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理论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7年任英国苏格兰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7年出版英文版文集Collected Essays of ShenXiaolong on Chinese Cultural Linguistics。
目录
新版前言
引言:语言的人文性与汉语的人文性
第一讲 欧洲文化的语言视界
1 语言是世界的尺度
2 思想史的语言转向
3 语言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4 语言的灵魂是民族精神
第二讲 美洲文化的语言视界
1 人类学的语言视野
2 语言纲目与文化模型
3 语言分析的人文主义范型
4 人类认知的语言限度
5 语言与文化的结构通约
第三讲 中国文化的语言视界
1 本体论的语言观
2 实践论的语言观
3 语言哲学的民族本位
4 语文精神的文化反思
5 语言研究的功能主义
第四讲 汉语建构的文化精神
1 气的思维与气的语言
2 汉语语法的虚实建构
3 汉语语法的耦合建构
4 汉语语法的意合建构
5 汉语语法的弹性建构
6 汉语建构的艺术气质
第五讲 汉语交际的思维方式
1 汉语交际与直觉思维
2 汉语交际与整体思维
第六讲 汉字的文化内涵
1 汉字的文化定义
2 汉字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形态
3 汉字结构形态的变异:历时与共时
4 汉字造型的认知框架
5 汉字造型的人文精神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引言:语言的人文性与汉语的人文性
第一讲 欧洲文化的语言视界
1 语言是世界的尺度
2 思想史的语言转向
3 语言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4 语言的灵魂是民族精神
第二讲 美洲文化的语言视界
1 人类学的语言视野
2 语言纲目与文化模型
3 语言分析的人文主义范型
4 人类认知的语言限度
5 语言与文化的结构通约
第三讲 中国文化的语言视界
1 本体论的语言观
2 实践论的语言观
3 语言哲学的民族本位
4 语文精神的文化反思
5 语言研究的功能主义
第四讲 汉语建构的文化精神
1 气的思维与气的语言
2 汉语语法的虚实建构
3 汉语语法的耦合建构
4 汉语语法的意合建构
5 汉语语法的弹性建构
6 汉语建构的艺术气质
第五讲 汉语交际的思维方式
1 汉语交际与直觉思维
2 汉语交际与整体思维
第六讲 汉字的文化内涵
1 汉字的文化定义
2 汉字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形态
3 汉字结构形态的变异:历时与共时
4 汉字造型的认知框架
5 汉字造型的人文精神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