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国良
页数:49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3293827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书稿分为三编共28章,估约35万字。 其中,第一编元分析部分包括社会排斥与攻击性的关系:一项元分析,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中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及其教育启示等。二编 理论探索包括心理健康的终极诠释:幸福感的视角,本体安全感: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学取向,童年期虐待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道德认知视角,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课程论的视角,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定性与定量分析,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体系建设探微,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调适:角色理论视角的考量,以及命历程-生态系统观模型下的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新时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及其路径等内容。第三编 实践应用包括无聊的心理效应与应对:心理健康视角,污名现象的心理效应与应对:心理健康视角,手机依赖的心理效应与应对:心理健康视角,国家层面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父母倦怠”逼近家庭: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手机教养”逼近家庭: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年人日常小团体的多样性对其身体症状的影响,以及从朋辈互助视角、成长咨询视角和庭治疗视角探讨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
俞国良,浙江杭州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等20多项,在SCI、SSCI收录论文20多篇,《心理学报》、《教育研究》论文30多篇,CSSCI论文120多篇,出版《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主编)、《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经典导读》(主编)、“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主编)和“探微集”(5卷)等20多种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次专题报道。
目录
第一章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第二章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第三章 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10—2020年
第四章 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10—2020年
第五章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10—2020年
第六章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10—2020年
第七章 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比较研究:基于元分析
第二篇 理论研究
第八章 心理健康的终极诠释:幸福感的视角
第九章 本体安全感: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学取向
第十章 童年期虐待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第十一章 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道德认知视角
第十二章 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课程论的视角
第十三章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定性与定量分析
第十四章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体系建设探微
第十五章 生命历程一生态系统观模型下的老年心理健康问题
第十六章 新时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及其路径
第三篇 应用研究
第十七章 无聊的心理效应与应对:心理健康视角
第十八章 国家层面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第十九章 父母倦息通近家庭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十章 手机教养逼近家庭: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十一章 老年人日常小团体的多样性对其身体症状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成长咨询: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章 朋辈咨询: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附录 作者心理健康教育著译一览(2000年至今)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zainiu.com/Wd1qk_5_1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