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转喻

2025-9-17 266 9/17

隐喻与转喻

作者:陈朗

页数:46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030771322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大脑中的隐喻:具身隐喻的差异来源》基于抽象概念往往是通过隐喻来体现的这一基本假设(例如,人们谈论时间的移动会隐喻化为空间中的移动一样,"允许对过去的事件进行''''回望''''"。),探讨人们对实体隐喻体验的差异性来源,如一个人的身体、年龄、性别、心理、身体或语言的缺陷、个性、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宗教信仰和语言背景,关注隐喻的体验随时间推移、人与人和环境之间的交际与互动,以及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该著作集合一系列新近研究的理论假设和发现,分析隐喻的变异来源,提供了对具身隐喻本身性质更为细致入微的阐释。《转喻:语言、思维与交际中隐藏的捷径》对转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系统介绍。转喻作为一种在日常对话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性语言,类似捷径,允许人们使用更少的词来交流交际双方共同的知识。转喻具有更广泛的交流功能,如文本衔接、幽默、讽刺、委婉和夸张等,这些功能被认为在语言和话语社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通过使用真实的数据,展示了转喻不仅是在语言中,还包括手势、符号、艺术、音乐、电影和广告等多种模态文本中的使用。

作者简介

珍妮特·利特尔莫尔(Jeannette Littlemore)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戏剧与创意研究学院英语语言与语言学系,应用语言学教授,著有多部著述,包括《转喻:语言、思维和交际中的隐性捷径》(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修辞语言、体裁和语域》(与Alice Deignan 和 Elena Semino合著)(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年)。

目录

目录

1 “我正试图穿着人字拖爬珠穆朗玛峰。”什么是具身隐喻,它从哪里而来? 1

1.1 引言 1

1.2 具身认知 4

1.3 具身隐喻 9

1.4 基本的具身隐喻从何而来 15

1.5 总结 18

2 “你要铅笔还是消毒湿巾?”具身隐喻有什么证据?为什么考虑这种差异很重要? 19

2.1 引言 19

2.2 行为研究的证据 20

2.3 神经学依据 29

2.4 自然语料的证据 36

2.5 具身隐喻的变化 46

2.6 结论 49

3 “我在这条涂满肥皂的传送带上奔跑,人们不断向我扔湿海绵。”哪些隐喻是具身的,什么时候有所体现?隐喻的具身性依据话语类型、功能、语境的变化 52

3.1 引言 52

3.2 更能激发感觉运动反应的隐喻内在特征和上下文特征 54

3.3 更易激活感觉运动反应的语境因素:体裁和语域 65

3.4 结论 71

4 “这个听起来像铃声,而这个听起来像是你死了”年龄以及具身隐喻的发展性特征 72

4.1 引言 72

4.2 幼童具身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 72

4.3 婴儿期尤其强烈的隐喻 75

4.4 数学、音乐与隐喻:幼儿与成人在数字、配价、音乐和时间上的表征比较 82

4.5 具身隐喻和老人 94

4.6 结论 95

5 “我不知道我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身体不同—思维不同?惯用手、体型和性别如何影响我们通过隐喻感知世界的方式 96

5.1 引言 96

5.2 惯用手如何影响隐喻的具身体验? 97

5.3 体型与身材如何影响隐喻的具身体验? 99

5.4 性别如何影响隐喻的具身体验? 104

5.5 结论 111

6 “那些饼干有悔恨和腐肉的味道。”感官隐喻、感官损伤与异常 112

6.1 引言 112

6.2 感官语言和感官损伤 113

6.3 联觉 125

6.4 结论 141

7 “不该说的话脱口而出。”“思维改变”:抑郁和心理障碍对人们通过隐喻体验世界的影响 143

7.1 引言 143

7.2 抑郁症 145

7.3 流产 150

7.4 精神分裂症 158

7.5 孤最症和阿斯佩格综合征 167

7.6 结论 172

8 “这是我的身体,我将为你献上。”个性、思维方式、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上的个体差异 174

8.1 引言 174

8.2 内部驱动的个体差异 174

8.3 外部驱动(社会)变异来源 182

8.4 结论 186

9 “臭臭的铁匠和懒惰的肝。”具身隐喻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差异 187

9.1 引言 187

9.2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具身隐喻? 188

9.3 使用第二语言是否会影响我们理解与使用具身隐喻的方式? 195

9.4 具身性单词-颜色联想比非具身性联想更普遍吗? 201

9.5 基于身体的单词-颜色联想是否更容易被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采用? 203

9.6 结论 205

10 结语 206

10.1 引言 206

10.2 隐喻体验差异的源头 207

10.3 这种差异体现了具身隐喻的什么? 213

10.4 有待探索的问题 214

10.5 结论 215

注释 217

参考文献 219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