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

2025-9-17 255 9/17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

作者:靳孝峰、刘广杰

页数:33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2643074

高清校对版pdf(带目录)

前往页尾底部查看PDF电子书

内容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编写,编写中力求做到结合工程实际,并充分考虑到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本书既有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安全用电与工业用电等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主要内容包括: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及其应用,变压器及其应用,常用低压电器与电动机,半导体器件和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他模拟集成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集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技能训练。书中给出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便于学生自学。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适合作为普通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车辆工程、电子信息以及计算机等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特色

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安全用电与工业用电等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注重应用,突出工程实践;配套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扩展内容、习题解答

目录

配套资源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1.1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1.1.2电路元器件及电路模型
1.2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及参考方向
1.2.1电流和电压
1.2.2电位和电动势
1.2.3电功率和电能
1.3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1.3.1电阻元件
1.3.2电路的欧姆定律
1.3.3电阻的连接方式
1.4电路的3种工作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4.1电路的3种工作状态
1.4.2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5基尔霍夫定律
1.5.1基本概念
1.5.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1.6.1电压源与电流源
1.6.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6.3受控电源
习题
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
2.1支路电流法
2.2节点电位法
2.3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2.3.1叠加定理
2.3.2齐次定理
2.4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4.1戴维南定理
最2.4.2诺顿定理
2.5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及应用
最2.6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6.1电容元件及其特性
2.6.2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2.6.3电路的暂态和换路定律
2.6.4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及三要素法
2.6.5RC电路的应用
2.6.6暂态过程的危害及防止
习题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3.1正弦交流电及其相量表示
3.1.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3.1.2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
3.1.3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3.2单一理想元件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3.2.1电阻元件及其交流特性
3.2.2电感元件及其交流特性
3.2.3电容元件及其交流特性
3.3RLC串联交流电路和串联谐振
3.3.1RLC串联电路的伏安关系和阻抗
最3.3.2RLC串联电路的功率分析
最3.3.3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问题
最3.4RLC并联交流电路和并联谐振
3.4.1RLC并联电路的伏安关系和导纳
3.4.2RLC并联电路的谐振问题
3.5功率因数的提高
3.5.1功率因数的意义
3.5.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习题
第4章三相交流电及其应用
4.1三相正弦交流电源
4.1.1三相电压的产生及其特点
4.1.2三相电源的连接
4.2三相负载的连接
4.2.1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及特点
4.2.2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及特点
4.3三相电路的功率
习题
最第5章变压器及其应用
5.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5.1.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5.1.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最5.2变压器的特性及应用
5.2.1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和效率
5.2.2变压器的额定值
最5.2.3变压器绕组的极性
最5.3特殊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
5.3.1特殊变压器
最5.3.2三相变压器
习题
最第6章常用低压电器与电动机
6.1常用低压电器
6.2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应用
6.2.1电动机的分类
6.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特性
6.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与使用
6.3电动机的选择
习题
第7章半导体器件和基本放大电路
7.1常用半导体器件
7.1.1半导体与PN结
7.1.2半导体二极管
7.1.3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7.2放大电路及其性能指标
7.2.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7.2.2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7.3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7.4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7.4.1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7.4.2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7.4.3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7.4.4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
最7.5功率放大电路
7.5.1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7.5.2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7.5.3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最7.6多级放大电路
7.6.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7.6.2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最7.6.3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习题
第8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他模拟集成电路
8.1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知识
8.1.1集成电路的特点和类型
8.1.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其表示符号
8.1.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类
8.1.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8.1.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及应用
8.1.6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工作特点
最8.2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8.2.1反馈的基本概念
8.2.2反馈的类型与判别
8.2.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8.2.4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与稳定
8.3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模拟运算电路
8.3.1比例运算电路
8.3.2求和运算电路
8.3.3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最8.4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有源滤波器和电压比较器
8.4.1有源滤波器
8.4.2电压比较器
最8.5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信号产生电路
8.5.1非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
8.5.2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
8.6其他模拟集成电路
8.6.1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8.6.2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习题
第9章直流稳压电源
9.1直流电源概述
9.1.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9.1.2稳压电源的类型及主要性能指标
9.2单相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
9.2.1单相整流电路
9.2.2滤波电路
9.3三端集成稳压器及其应用
9.3.1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
9.3.2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
9.3.3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习题
第10章集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10.1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
10.1.1数字信号及特点
10.1.2数字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10.2数的进制和二进制代码
10.2.1常用的数制
10.2.2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
10.2.3二进制代码
10.2.4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3逻辑运算和逻辑化简
10.3.1逻辑代数及其运算
10.3.2逻辑代数的公理和公式
10.3.3逻辑问题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
10.3.4逻辑函数的最小项及其最小项表达式
10.3.5逻辑函数的化简
最10.4集成逻辑门电路
10.4.1逻辑门电路的特点及其类型
10.4.23种基本逻辑门电路
10.4.3TTL集成逻辑门电路
10.4.4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
10.4.5集成逻辑门电路的性能参数
10.4.6集成门电路的应用
最10.5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0.5.1组合逻辑电路概述
10.5.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最10.5.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10.6常见中规模组合逻辑芯片及其应用
10.6.1集成编码器及其应用
10.6.2集成译码器及其应用
10.6.3集成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习题
第11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1.1集成触发器
11.1.1触发器的特点与类型
11.1.2基本RS触发器
11.1.3常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11.1.4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动作特点
11.1.5集成触发器应用注意事项
11.2时序逻辑电路
11.2.1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和类型
最11.2.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11.3集成计数器及其应用
11.3.1计数器的特点和分类
11.3.2同步计数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1.3.3异步计数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1.3.4集成计数器
11.3.5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11.4集成寄存器及其应用
11.4.1寄存器的特点和分类
11.4.2数据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1.4.3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1.4.4集成寄存器
最11.4.5集成寄存器的应用
11.5集成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1.5.1555定时器概述
11.5.2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
11.5.3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
11.5.4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
11.5.5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
11.5.6555定时器综合应用实例
习题
第12章大规模集成电路
12.1数/模转换器
12.1.1数/模转换器概述
12.1.2数/模转换器的组成和转换过程
12.1.3数/模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选用
最12.1.4集成D/A转换器及应用
12.2模/数转换器
12.2.1模/数转换器概述
12.2.2模/数转换的过程
12.2.3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选用
最12.2.4集成A/D转换器及应用
12.3半导体存储器
12.3.1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12.3.2只读存储器
12.3.3随机存取存储器
最12.3.4存储器的扩展及应用
习题
附录A技能训练
附录B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GB 3430—1982)
B.1型号的组成
B.2实际器件举例
参考文献

PDF更新中
- THE END -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